曲速资讯

  • WARPSPEEDCAP
  • 2019-04-18 14:04:38

曲速资本:换一个角度看招人难 |《创业路书》之七


1050605636
《创业路书》:一本关于创业和天使投资的众创书籍,现阶段内容完善和案例收集中,规划十月成书;
土匪创业共同成长群:一个闭门分享、跨界交流、用力思考、能产生无数可能的创业者社群;
07

第七篇:"人才"和"大公司病"

之前讲过招人的方法和创业公司的人数效率关系,今天讲讲招人的核心。 问过很多创业公司的CEO, 最近最头痛的是啥, 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招人难。不管拿到投资的还是没拿到投资的, 业务发展好的业务发展不好的, 总觉的要招人、招人难, 招人难所以业务发展难, 业务发展难就陷入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又反过来影响招人, 这样仿佛陷入这样一个死循环。 最近看到另一角度的解读, 对招人这个难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还是非常有收获, 和大家分享下。(原作者不可考,如有知晓请和我联系添加到文中)

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

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些朋友会感叹: “招人真难。我的项目马上就要上线了,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好的销售总监,能想到办法帮我把东西卖出去。”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你缺的是策略。情景通常是这样的。创业者A结合自己的线下资源,比如一个皮鞋品牌,觉得可以考虑在互联网上开一个专门卖鞋的B2C网站。于是他和那个品牌合股,雇人开发一个独立的B2C网站,开始网上卖鞋。生意开张了,A觉得是时候招聘一个销售总监,来完成大家的销售预期了。但是却发现,这样的人很难招到。于是A开始感慨:人才难找啊 真的是这样吗?给大家讲两个我听来的故事。 -------------------------------------
周鸿祎 早期是做3721,卖中文域名的。这玩意难卖,看不见、摸不着。开发出这玩意,招一个销售总监,给他定指标是最容易做的事情,这似乎就叫:管理。但是,有用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东西卖给谁、怎么卖,当初为什么要开发它呢?
 
周鸿祎 制订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他找到一群销售人员,给他们几个简单的指引:1)到二线城市去,2)引:中文域名就是网上门牌号码,3)诱:你不买,别人可能就买了。据说就靠这样简单的销售策略,3721中文域名销售战绩颇丰。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
另一个故事有关史玉柱 的《征途》。这是一款新游戏,怎么卖?当时网络游戏是盛大《传奇》的天下。标准“管理”的做法是:找一群销售,给销售定指标,和奖金挂钩,然后让销售各显其能。有用吗?传闻史玉柱 制订了一项“策反”的销售策略。他找到一批人,每天去玩《传奇》。他们的任务很简单:1)找到其他玩家,2)聊天,3)说:《征途》挺好玩的,去玩吧。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
这两个故事都未经验证。 但听闻后,深感这两个“策略”的简单、高明。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才”。你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你渴求的人才,也是希望给你带来“策略”的人才。你需要的,首先是策略,然后才是人才。

对人才的“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有一位从事互联网的朋友说“工程师一个必须的突破就是,化繁为简的能力。”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或许应该这么说:“工程师如果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那就太好了。”这是一种期望。之所以叫做期望,是因为永远都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这不是“必须的突破”。可为什么管理者喜欢这么提呢? 我认为,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组织的能力,是管理者的能力,不是工程师的能力。怎样才是好的管理?我们来看看盖房子。你找20个工人来,说,这是图纸,这是钱。你们必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把房子在20天内盖好。这是不现实的。作为管理者,我们懂得如何化繁为简。我们要先把工种先分为木工、水电工、瓦工等等。再把工序分为一二三四五。然后,重要的部分来了,你要给每个工人下达一个“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砖头直直的砌起来,3米高、2米宽。就这样。 工程师只应接受简单的指令。我们“期望”大家足够聪明,但如果把质量“依赖于”大家的聪明,就会把公司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上了。

对人才期望过高,对现有能力和主动性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做的事最后,反过来说,找到有主观能动性、有策略、能够化繁为简的人才,当然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这些关乎文化。强调创始人的策略和管理能力时,不应忽略员工文化的建设。但是,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做的事,不要把策略、管理的缺失,转嫁为对“人才”的依赖。这样,会过早地在公司建立复杂的架构,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已经患上大公司病。

小结

Genius NetworkInternet Series创始人,亿万富翁John Paul DeJoria公布了一组令人惊叹的数据。 DeJoria表示,自己创立John PaulMitchell System的40年来,只有70名员工离开了这个公司。 我们在谈的并不是几万人的大公司。据DeJoria介绍,John Paul Mitchell System共有300名全职员工与800名兼职员工。然而,40年只离职了70人这一数据仍然十分令人。在访谈的最后,一位观众询问DeJoria达成如此低的离职率的方法。他是这么回答的:“当我想要填补一个职位空缺(无论是前台还是公司总裁)时,我都会去寻找那些在这个职位上的能力比我更强的人,或者是有能力获得比我更强的技能的人…当你雇用了某个人,或者是让某些人进入管理职位,你都要保证训练他们,让他们有能力做得比你更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

可见招人才,策略、管理和自我定位一样都缺不了。

 


chuna添加土匪助手微信号:XDSK001咨询更多详情“为什么要下定决心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做一个社群和写一本书?”-“阅读帮助人独立思考” -“写书就是将思考的产物系统化” -“社群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每个有着系统化思维的个体组成的一种云结构。”“为什么是你?”-“正好处于一个出成绩的年纪和一个满是泡沫而又暗藏机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之前投出过一些企业,也帮助过一些人,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以更高的效率去继续做”“为什么叫创业路书和创业共同成长群?”-“创业这回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创业路多坎坷,多些可以互通有无,一起成长的战友总是好的。 -“当然更看重的是两三年后这本书和这个群变成啥样了:)”tuf

微信扫一扫 关注土匪投资日记